近日,富士通宣布已與東京大學達成合作項目,由 Yasushi Okuno 博士領頭組建人工智能醫療系統,旨在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病情,并給出治療建議。未來,它將成為醫學教授的好幫手,診療室里的“第二醫生”(在患者愿意的前提下)。
Asahi Shimbun 報道稱,該系統會對存儲有患者 DNA 編碼的醫療數據庫進行分析,然后給出建議 。新系統會在 2020 年投入使用——這看起來好像是富士通大力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的前奏。
你的新醫生看起來會像這樣嗎?富士通研究人員 Takashi Shinzaki 展示了公司部分生物代碼技術。
富士通當然不是第一個把人工智能領進醫療健康領域的公司。不僅像 IBM 這樣的大牌科技公司在花重金創建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醫療解決方案,如今,就連小型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生機十分旺盛。
據 CB Insights 數據顯示,近年來,許多創業公司都通過人工智能來發展自己的醫療健康事業,而他們在此的投入也沒有白費:2010 年,此類創業公司在市場上還只有 8 家,而到了 2016 年,已經翻了近 4 倍,達到 30余家。數據還顯示,在這些公司中,有超過 20 家已于 2015 年獲得了天使輪或種子輪的融資。CB insights 還把這些公司正在涉及的領域表示在了一張信息圖中,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及監測、緊急救助室及醫院管理、虛擬助手、心理健康、藥物探索和可穿戴設備這六大類。
另外,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也應該算作一個門類,加入疾病類別中。這不僅正符合富士通目前發展規劃,而且,我們也已在該領域看到了大量可喜的進展——23andMe ,作為相對來說發展比較成熟的DNA鑒定公司 ,正在充分利用基因測序的低價格,為人們提供諸如 DNA 測序這樣的服務,并且因人而異地給出預防疾病的建議。
同時,醫療健康組織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測序技術和人工智能系統技術,結合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病史,得出大量有創造性的建議,比如我們為什么會生病以及如何避免生病。甚至用逝者體內的 DNA 也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
T3 指出,從富士通在最近舉辦的 CEATEC(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上的表現可以清楚地看到,富士通正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上發力,而該公司最新發出的公告也都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有關。
例如,該公司表示已經找到了一種簡化 GPU 內存的新方法,這能夠幫助加快機器學習能力。富士通還宣布,它已經開發了能夠自動識別客戶的滿意度的人工智能系統,通過使用該系統,可以分析一個人的聲音的音高變化。最后,它還對外公布已開始銷售人工智能城市監控和停車管理解決方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