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8-22
本報訊(柯溢能)抗癌藥物到達腫瘤內部釋放,需要經過血液循環、腫瘤組織內積蓄和擴散、進而被腫瘤細胞內吞等過程。這一過程中山一重水一重,而且路上充滿風險——有的水溶性差使得藥效無法發揮,有的像沒頭蒼蠅找錯了腫瘤所在的位置不能精準釋放,有的則“出師未捷身先死”早早被體內的免疫系統察覺當作敵人直接被消滅掉了。
為了讓抗癌藥物在體內更好地循環、有更好的療效或者降低抗癌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殺傷性,利用納米材料包載抗癌藥物構筑納米藥物,是當今的研究熱點。
近日,浙江大學黃飛鶴教授、毛崢偉教授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喻國燦博士團隊,研制出一種構筑超分子多肽的新方法,其可控的多肽自組裝擁有多種形貌并可用于癌癥的光動力治療。這種新型藥物遞送體系,將光動力治療的光敏劑-卟啉裝入新型結構“潛艇”,進而給藥直達腫瘤細胞。
體內和體外的研究表明,超分子的修飾策略及多肽的靶向性大大提高了光動力治療效率。科研人員表示,這種超分子多肽在多肽的修飾及腫瘤的精準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