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7-25
上周末北京的互聯網醫療大會,我應邀做了一個18分鐘的演講。因為是會議最后一天的下午,被十幾個演講者輪番轟炸后聽眾也開始疲憊渙散,等我講到最后一張,聽眾才開始有些騷動。講演被健康界等媒體報道后,很多朋友紛紛咨詢或質疑我提出的移動醫療防身六招,因為它們看上去怪怪的,也不知道來源何方,根據何在?
幻燈左邊說的是移動醫療的十種死法,一年來在研究測評了近200個移動醫療項目后,獨角獸工作室看到的是大批創業項目悄悄的死或等死,又有不少新項目粉墨登場或伺機而動。這十種死法其實只是籠統描述,每家都有每家獨特的死因,只有一條是不變的:創業公司死是正常的,活下來的都是反常的。移動醫療需要醫療+互聯網跨界,醫療體系又管制森嚴,所有能活下來的都是能力加人品加運氣的牛人。
環境險惡,但是已經上道的同學怎么辦?甭管是誤上賊船還是明知山有虎的創業者,必須做好環境短期內不變好的打算。獨角獸工作室堅信中國醫療離不開互聯網深度介入,移動醫療現在并不是寒冬,我們要做的只是活下去,等到春暖花開。
我在講演中提到制約移動醫療發展的三座大山是公立醫療體系獨大,商保極度弱小和醫療數據開放的停滯,而不是所謂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因為只有需求放開,好的模式自然出現,技術進步也會大步向前。因此獨角獸工作室認為移動醫療爆發的三大標志就是三甲醫院落實多點執業醫生比例>20%,商保占醫療總開支>5%和>30%的三甲醫院數據對外開放。搭檔醫生潛力得到釋放,醫療服務價格不再扭曲,商保成為重要支付方,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移動醫療的春天才真正來臨。
夢想是美好的,我們還要立足現實,為大環境沒有變化而做準備。因此我給移動醫療創投同行們分享了六個防身招數。
1醫療低頻性已成共識,很多疾病一輩子都生不了兩次,希望患者多生病多用APP也不合倫理,所以照搬互聯網出行或社交等高頻行為模式,用補貼來培養用戶黏性此路不通。但也不是就此投降,我們可以選擇相對高頻的醫療行為,例如兒科或慢性病,或者直接瞄準發病期的“高頻”階段,或者使用高頻的健康養生行為帶動低頻的醫療服務使用,例如用簽到、社區、計步健身等方式調動活躍度;或者集合疾病相關的各種服務,用多個低頻行為“湊”成高頻模式等。當然頻率高低也不致命,關鍵還是產品能否直接解決患者實際問題,如果能,再低頻也有人會用。例如攜程、同程等旅游OTA平臺,使用頻率也未必高,但有需要時你就會乖乖打開。
2平臺型產品創業窗口已經關閉是指現在做簡單問診、掛號或者醫藥電商的APP或微信已經沒機會了。經常聽到創業者跟我說要做一個醫患平臺,這邊拉醫生,那邊找患者,醫患一對接就越玩越嗨了。如果醫患雙邊平臺能做到一定的用戶量級當然有價值,但現有體制下醫患對網絡平臺的信任和需求都不大,現有平臺基本可以滿足,有些已經實力相當強勁。如果沒有服務特色和深度創新,此類平臺難以突圍。
3大城市、大醫院、大專家不是移動醫療主戰場。我們的直覺都是這“三大”人多、愛創新、需求旺、付費力強,其實這是很大的誤區。“三大”中大城市醫療資源豐富,藥店隨處都有,移動不移動還真不是強需求;大醫院大專家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它們的痛點也不是移動醫療能解決的,人家本來缺的就是時間,給點小恩惠也形不成黏性。前不久有些APP試圖從網絡加號突破,又因為醫療公平性的 原因被強力打壓。與三大相對的就是小城市和縣鄉,基層醫院和普通醫生,它們匱乏優質資源但有大把時間,它們能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又亟需三大扶持,因此移動醫療或遠程醫療非常有用武之地。至于支付能力弱的問題,相信只是時間問題,何況醫保為基層和基礎醫療買單也理直氣壯,比2C收費還有保障。
4藥企或器械公司直接做移動醫療的也不少,但生存狀態還不好。藥企和器械公司雖然有錢有團隊甚至有客戶資源,但它們缺少創業基因,做的產品骨子里又流露著賣藥賣器械的思維,商業模式左右牽制,龐大的客戶群最終也難以轉化為用戶,所以我還是建議術業有專攻,藥企還是與相關公司合作為主,投資也可以,自己下海玩就免了。
5線上難閉環,線下難發展。移動醫療線上線下之爭已經好久,但趨勢是大家都開始布局線下醫療實體,畢竟線上既不能解決患者問題,又難以收費;然而線下診所醫院也是埋人無數大坑,且不說審批建設都耗錢耗力,招人和管理也費心費神,實體醫療機構的回報期也長得讓人灰心,再說很多移動醫療公司壓根就沒有搞醫療的能力。雖說找線下診所加盟會簡單點,但加盟診所的目標和創業公司往往沖突,統一管理也是問題。所以線上線下打通說起來簡單,能做成的還沒看到。
6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說的是醫療創業要做深做實,有真實的用戶基礎和付費行為,能創造現有體制無法產生的價值;外部環境要多久才松動誰也不知道,多融資才是王道,所謂模式也好技術也罷都不重要,很多時候就是有錢的打沒錢的;多大的創業公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要布局太大把衛計委的事都給干了,更不要過分夸張你想象中還未實現的事。
移動醫療稍微熱了兩年,獨角獸工作室跟蹤的一千二百多家公司中有不少是跟風的。環境的艱苦能淘汰掉意志不堅定的,能撇去估值不可理的,能考驗嚴堅持的。只要能剩下,未來春風拂過就是一片生機。
來源:健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