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4-20
《自然》雜志官網18日報道稱,南非開普敦大學生物倫理學家詹提納·德弗里斯率領“非洲人類遺傳與健康”(H3Africa)計劃的倫理工作組,發布了《基因組研究樣品道德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希望加強非洲科學家在當地開展的基因組合作研究項目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近年來,發達國家研究人員開始大量測序非洲的基因組。這些數據為了解人類的過去,特別是遺傳多樣性最高的非洲疾病和對藥物的潛在反應,提供了巨大幫助。但在非洲大陸,很少有機構擁有處理大量基因組數據的設備和能力,因此,非洲科學家經常不得不接受外國合作伙伴提供的條件。H3Africa在10年內花費1.88億美元,資助了非洲領先的基因組學項目,旨在培訓生物信息學家并創建生物庫,同時南非也在投資基因組研究設備。
《指南》中的自愿規則,對應的就是所謂的“直升機”研究。這種研究特指外國科學家從社區獲取樣本和數據,然后返回自己國家的研究機構。其他類似的準則都旨在確保非洲公民從研究中最終受益。
《指南》呼吁,非洲學術界應對非洲樣本研究提供“有意義和實質性”的知識貢獻。研究人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采集非洲大陸標本,但項目應該讓非洲科學家參與進來,并形成獨立的工作能力。
德弗里斯希望《指南》能幫助當地科學家與外國合作伙伴談判。業內遺傳學者認為,這個指南把多年來一直討論的內容編撰成文,值得肯定。但也有學者擔心,這些規則可能加劇非洲科學家與他國科學家間的緊張關系。
總編輯圈點
隨著基因組學革命將熱點轉到非洲,全球研究人員聚集在那里收集遺傳學數據。然而,來自非洲的科學家希望,在各種研究項目中發揮更大的自主作用。非洲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除了在學術上有態度、有堅持,其實還應更多地專注教育、健康乃至經濟實力的長期積累和快速發展。如此,才能有力氣爬到巨人肩膀上,且不掉下來。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