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軟件。
醫療設備是醫療、科研、教學、機構、臨床學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專業醫療設備,也包括家用醫療設備。
在使用期間,旨在達到下列預期目的: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監護、緩解;對損傷或者殘疾的診斷、治療、監護、緩解、補償;對解剖或者生理過程的研究、替代、調節;妊娠控制。
醫療設備已成為現代醫療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不斷提高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基本條件,也是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醫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儀器的發展,甚至在醫療行業發展中,其突破瓶頸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017年,中國醫采網根據國家及各地政府采購網公開數據,共收錄醫療設備中標數據55133條。
同時,中國醫采網根據這55133條中標數據,對2017年全國的醫療設備中標情況進行了一個摸底分析。
PS:以下所有分析數據全部基于國家及各地政府采購網公開數據
一、中標金額高達454.61億元
2017年,我國的醫療設備總中標金額454.61億元。
注:黃色部分為中標金額排名前10的地區
藍色部分為中標金額排名前11-20的地區
紅色部分為中標金額排名20以上的的地區
其中,廣東省以45.17億元奪魁,成為2017年全國醫療設備中標金額最高的地區;其次則是四川,36.08億元,而名不見經傳的廣西則以25.25億元的中標金額排在了第三位。
二、涉及醫院多達1.7萬家
以上中標的454.61億元的醫療設備中,共涉及醫院17122家。
也就是說,根據政府采購網數據,2017年,我國共有17122家醫院采購了454.61億元的醫療設備。
按涉及的醫院數量來看,排在全國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四川、廣東、河南、廣西、山東;
而按中標金額的大小排在全國前五的省份則分別是:廣東、四川、廣西、北京、河南。
對比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北京去年的醫療設備中標金額排在全國第四,而涉及的醫院數量則跌出全國前五的位置,那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中一個猜測是,或許是因為大帝都的醫院都比較有錢,與人家醫院小打小鬧不同的是,大帝都一家醫院的中標額就能吊打其他地區的好多家醫院的總中標額。(有錢任性)
三、中標產品看頭十足
(一)產品排行
由于各政府采購網上所公布數據的詳細程度的不同,因此,本次統計中所有中標產品的具體中標數量目前還無從得知。
對于相關數據,中國醫采網是在各產品中標次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統計分析。
1、成交量(中標次數)排名前五的產品
2、成交額排名前五的產品
中標次數排名前五的產品中,除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器械外,其余四種產品的中標金額也排在全國前列。
而中標次數僅有寥寥278次的CT設備在成交額上卻打了一個打的翻身仗,躋身全國第二,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CT是出了名的貴啊,一臺CT能抵其他產品好多好多件的嘛。
(二)產品價格指數
產品價格指數是基于以上第三大點的中標產品來分析的,因此,此處的價格指數中涉及的成交量由中標次數代替,產品的平均價格是指產品平均每次中標的價格。
1、臨床檢驗分析儀器
2、彩色超聲成像設備及超聲介入/腔內診斷設備
3、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設備(CT)
4、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
5、醫用診察和監護器械
6、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器械
以上中標的454.61億元的醫療設備,共涉及15884家醫療器械中標企業。四、中標企業百花爭艷
也就是說,根據政府采購網數據,2017年,共有15884家醫療器械企業中標了去年的醫療設備。
(一)各地醫療器械中標企業排行
其次則是業內赫赫有名的江西,共有1386家企業中標;各地中標的醫療器械企業中,上海排在第一位,共有1435家企業中標;
排在第三的則是四川,有1364家企業中標;
而廣東、北京、山東三地也都有超過1000家企業中標去年的醫療設備采購。
(二)醫療器械企業哪家強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醫療器械行業重視的加強,政策的傾斜和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我國的醫療器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使我國的醫療器械得到了飛速發展,醫療器械企業也在蓬勃發展中不斷壯大。
而另一方面,在現實的醫療器械采購中,“地產優先”一直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已成為行業慣例。因此,中國醫采網根據各省中標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情況,特意對醫療器械中標企業的屬地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注:中標企業數量是指中標該省2017年醫療設備的所有企業的數量;
本地中標企業數量是指中標該省2017年醫療設備的企業中,本地企業的數量;
外地中標企業數量指中標該省2017年醫療設備的企業中,外地企業的數量;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本地中標企業占比最高的是上海,占比89.28%,其次則是北京,占比88.99%,排在第三的則是山東,占比86.54%,醫療器械企業大省江西則以83.14%的占比排在第四位。
熟悉醫療器械行業的不難發現,以上本地中標企業占比較高的四個省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醫療器械企業大戶,本省的醫療器械企業在全國都較強勢。
而與之對應的,外地中標企業占比最高的則是青海,高達71.66%,青海的開放姿態令人印象深刻;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則分別是貴州和內蒙,外地中標企業占比都超過59%。
當然,本地中標企業占比高也不一定就是排外,就像上述所說的,本地的醫療器械企業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是,比起過度的“地方保護”,各地政府更應保持開放的姿態,放開市場,維護醫療器械行業正常的市場運行規律,促使企業間良性競爭,為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