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3-22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落地,AI輔助醫生診療在我國的醫療機構里早已屢見不鮮。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不負眾望”繼續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
近日,IBM與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百洋智能科技在北京共同宣布,Watson for Oncology(下稱“WfO”)在中國市場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會延至八年,同時,雙方將充分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關系,繼續推動中國智慧醫療的發展。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百洋智能科技首席執行官李琴、首席營銷官王必全、美國百洋投資總經理李東寧,IBM Watson Health全球腫瘤和生命科學事業部總經理Lisa Rometty、全球銷售副總裁Zaher EI-Assi等代表出席會議,并接受了億歐大健康等媒體的采訪。
緣起2017,IBM Watson與百洋智能科技的“迫不及待”
2017年3月28日是百洋智能科技與IBM的首次簽約,其獲得WfO在中國市場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三個月后,百洋智能科技再次拿到IBM旗下產品Watson for Genomics中國區的獨家銷售總代理。
作為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的醫療信息化服務商,百洋智能科技以AI為突破點,搭建了“三端兩云一平臺”為政府、醫院、藥企、藥店、醫生、患者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由于其服務于各類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的特性,手握獨特的海量醫療資源,成為了WfO在中國落地的優選合作伙伴。
IBM Watson是IBM公司推出的認知技術平臺,從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方面來說,認知智能技術的嵌入將會在腫瘤治療、慢病管理、影像檢驗等多個領域,幫助醫院進行升級。
這和百洋智能科技AI改變醫療服務的理念不謀而合,而僅僅在合作一年后就“迫不及待”續簽,Lisa Rometty表示,中國醫療市場既重要又復雜,所以IBM更加注重中國市場中合作伙伴的選擇。合作期間內,WfO在中國已覆蓋全國22省,39個城市的65家醫院和醫療機構。而據IBM Watson統計,該系統在全國范圍內的醫生社區也廣受“追捧”,覆蓋了五大洲的150多家醫院,截至2018年1月,累計服務病人數達4.5萬人以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王必全告訴億歐大健康:“WfO作為腫瘤治療的參考工具,可以全面提升中國基層醫院的腫瘤規范化治療水平,并為一、二線醫院臨床教學、年輕醫生的培養提供高效、智能化的教學工具,運用人工智能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付鋼表示,“目前中國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2015年預估為36.9%,而美國2012年的數據為70%。我們的愿景是希望通過WfO,使中國癌癥的5年存活率達到和美國一樣高。”
不僅如此,付鋼還透露,百洋智能科技已推出智能醫生云平臺“BSmartD”,作為目前中國市場唯一完整匯集世界頂級專家培訓的應用級AI解決方案,BSmartD不僅有腫瘤決策支持系統、還有擁有智能影像診斷、放射治療的解決方案,未來將繼續深化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落地。
智能醫療“含苞待放”,下一個爆發點會在哪?
此前采訪中,付鋼曾提出AI+醫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輔助診斷。這個最簡單,因為只要有足夠多的數據,用歸納算法就能算出來。比如在影像上的應用;第二,輔助治療。手術怎么做?從哪里切?血管在哪兒?要建一個模型,讓手術做的更準;第三,輔助決策,這個最難。因為必須有頂尖醫療機構的專家團隊參與這件事。”
近年來,國內從輔助診斷切入AI+醫療的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最典型的便是做醫療影像識別。輔助治療如做醫療機器人的頭部玩家屈指可數,輔助決策由于技術和人才的門檻,更是少之又少。付鋼說:“Watson是目前全球在醫療領域中唯一一個能夠達到應用級別的人工智能,并且擁有不斷進化的能力。“
據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發布的《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醫療市場分析及趨勢報告》數據,中國正處于醫療人工智能的風口: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增長37.9%;2017年將超130億元,增長40.7%;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 。其中醫療行業將占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
在移動互聯時代下,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人工智能將為醫療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百洋智能科技與Watson Health在醫療行業的發展前景備受矚目。據悉,在2018年6月,IBM還將推出升級版的WfO,這個版本的產品將在中國市場更具適用性。
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