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3-19
昨日,著名作家李敖先生不幸因病撒手人寰。臺北“榮總”醫院代家屬發出說明稿表示,李敖于2015年7月因步態不穩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腦干腫瘤,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接連度過難關。
根據李敖先生身前的采訪以及家屬聲明,可以得知李敖先生所患的疾病為腦干膠質瘤。
其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45%,其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見。后者根據惡性程度由低到高分為4個不同級別,分化良好的星形細胞瘤(WHO I級)生長緩慢,預后良好;膠質母細胞瘤(WHO IV級)惡性程度最高,進展迅速,預后極差。年齡分布上,男性略多于女性;發生部位上,成人多見于大腦半球,而兒童以小腦和腦干較為多見。
腦腫瘤的發生及發展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至今尚無定論。現在普遍認為,絕大多數腫瘤是由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現明確的致病因素包括長期染發、電離輻射等,其他如電磁場、手機產生的無線電波、外傷、被動吸煙、寄生蟲感染、病毒、腌制食品中的亞硝基化合物等均為可能因素。理論上來講,腫瘤的發生是由于正常細胞的染色體受到遺傳及外界因素的影響,發生二次基因突變而形成的。
膠質瘤早期常隱匿起病,根據腫瘤侵犯部位及大小的不同,臨床癥狀表現多樣。有些以情感異常和癡呆為主的精神癥狀;有些以頭痛,惡心嘔吐為主的顱高壓癥狀;有些以吞咽困難,面癱,眼瞼下垂等為主的神經核團及顱神經體征;有些以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走路不穩等為表現;有些以肢體抽搐(癲癇)起病。
依據CT、MRI、DSA、PET等檢查,定位及定性診斷不太困難。目前其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隨后接受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療及后續的TMZ輔助化療。
對于低級別腫瘤手術后輔以放療,預后良好,尤其是WHO I級的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10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甚至部分患者得以治愈。惡性度最高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約占所有膠質瘤的50%,其中位生存期僅15個月,2年生存率不足30%。
腦干膠質瘤預后普遍較差,其生存期明顯低于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腫瘤,特別是兒童型,有研究報導其中位生存期不足7個月。腫瘤一旦復發則預后不良,約50%的腫瘤復發后惡性進展,近1/3腫瘤復發后演變為膠質母細胞瘤,復發后腫瘤的快速生長是常見的死亡原因。
臨床上手術有效切除程度與術后生存期成正相關,目前借助術前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術中熒光顯像技術、術中磁共振、電生理監測、神經內鏡及神經導航等新技術,可以在精確定位下實施微創手術,包括腦干內局限生長的膠質瘤,從而提高腫瘤的切除率,同時神經功能得以有效保全。腦膠質瘤術后常伴有偏癱、失語、癲癇、腦積水等神經功能障礙,定期MRI隨訪尤為必要。
近年來一些創新的治療技術如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正在膠質瘤的治療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膠質瘤在腦腫瘤中最為常見,多呈惡性,具有難治性,易局部播撒和復發等特點,尤其是彌散型腦干膠質瘤,無論從臨床還是基礎都是神經外科的一個挑戰。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