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藥品加成……2017年,醫改持續駛入“深水區”,邁入改革“快車道”。盤點今年十大醫改新政,這些醫改紅利,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來自國家的政策溫暖與人性關懷。
“兩票制”促醫藥行業大“洗牌”
政策回顧:2017年1月,國家衛計委發布《印發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該《通知》明確,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逐步推行“兩票制”,鼓勵其他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要率先推行“兩票制”,鼓勵其他地區執行“兩票制”,爭取到2018年在全國全面推開。同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為“兩票制”落地創造有利條件。要打破利益藩籬,破除地方保護,加快清理和廢止在企業開辦登記、藥品采購、跨區域經營、配送商選擇、連鎖經營等方面存在的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健康發展的不合理政策和規定。
記者點評:盯住幾個大的藥企,就抓住了監管的“牛鼻子”,不像以前多小散亂的格局,更加有利于監管——兩票制將帶來藥品流通領域的改革,提高藥企的集中度,更加有利于藥品監管,兩票制將在當前藥品領域刮起一股清風,以往的層層加價、醫生回扣等行業潛規則將被打破,讓群眾受益、醫生清白、監管更有效,形成多贏的格局。當然,兩票制還需要在各省不斷落地的過程中逐步完善,逐步細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兩票制的落地將促進醫療行業的提檔升級,有遠見的廠商已在提前布局。隨著兩票制試點的不斷擴大,改革的持續深入,藥企必須積極主動作為,再也不能依靠傳統的藥品貿易模式了。
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發展
政策回顧:2017年4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該意見提出,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到20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意見明確,要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在城市主要組建醫療集團,在縣域主要組建醫療共同體,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在醫療資源不足的邊遠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
記者點評:開展醫聯體建設,是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只有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配套措施,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社區、鄉村延伸發展,才能讓基層真正強起來。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
政策回顧:2017年4月13日,國家衛計委在上海市召開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現場推進會,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列為今年深化醫改的10項重點任務之一。5月2日,國家衛計委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國85%以上的地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簽約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全部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通知明確,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基本醫療服務應當涵蓋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診治、合理用藥、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公共衛生服務要涵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規定的其他公共衛生服務。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設計針對不同人群多層次、多類型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包。
記者點評: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我國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構建穩定和諧的醫患關系、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舉措,是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經驗。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一件好事,但還需要做實,不能“簽而不約”,盲目追求覆蓋面和簽約率。只有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水平,保證簽約服務的質量和效果,讓簽約居民在就醫、轉診、用藥、醫保等方面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才能讓更多人信賴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才能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政策回顧:2017年5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2017年9月底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協調推進管理體制、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比例。2017年,前四批200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記者點評: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能解決大處方、大輸液、濫用抗生素等問題,直接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這意味著我國公立醫療機構徹底告別“以藥補醫”的時代,真正回歸公益性。取消藥品加成后,還應該加強公立醫院監管和醫療費用控制,健全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制度,防止藥品加成取消后,又出現以耗材、檢查、化驗牟利的情況。
中醫藥法頒布實施
政策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和規律的基本性法律,是中醫藥事業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記者點評: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對于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醫藥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利于我國作為傳統醫藥大國在世界傳統醫藥發展中保持領先地位。可以說,中醫振興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居民健康卡等衛生信息化進程加快
政策回顧:國家衛計委印發《“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到2017年,覆蓋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行業管理、健康服務、大數據挖掘、科技創新等全業務應用系統的人口健康信息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實現國家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和32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初步實現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基本形成跨部門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共用共享的良好格局。
其中還提到,全面推進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建設,不斷提升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應用服務水平,滿足居民個人健康檔案信息查詢、增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記者點評:今后,大家就醫時不用再每家醫院拿一張就診卡了,掛號、就診、檢查、繳費、住院的醫療服務全過程都可以用居民健康卡,真正實現了就診一卡通。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一張小小卡片背后折射出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進程加速改革,“信息孤島”正在逐漸被打破。
異地就醫及時結算
政策回顧:今年以來,異地就醫及時結算駛入“快車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據人社部統計,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國所有省級平臺、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連接入網。
記者點評:隨著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近年來,異地就醫及時結算需求逐漸強烈。針對這一情況,2009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多個促進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的文件。2016年底,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上線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已有15個省份接入該系統開始試點。異地就醫及時結算背后是“橫到底、縱到邊、互聯互通的一張大網”,覆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的即時結報信息系統,極大方便了患者。
分級診療持續推進
政策回顧:國務院《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2017年,我國將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城市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的比重明顯降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將超過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將超過65%。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到2030年,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全面建成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
記者點評:分級診療暢通了雙向轉診通道,讓基層和大醫院建立了緊密聯系,改變傳統大醫院擁擠不堪、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看病模式,通過解決“看病亂”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促進構建合理的醫療服務模式。但是,目前醫保政策不統一、基層服務能力弱、公立醫院利益分配機制未理順等“梗阻”仍然制約著分級診療持續推進,基層建議,進一步深化配套政策改革,加快形成穩定、順暢、規范的分級診療格局。
加快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政策回顧: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了三個方面共20項重點改革任務。一是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共13項改革任務:制定醫院章程,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提高醫院運行效率等;二是建立健全醫院治理體系,共4項改革任務: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能,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統籌履行政府辦醫職責,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導、管規劃、管評價上來等;三是加強醫院黨的建設,共3項改革任務: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全面加強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社會辦醫院黨組織建設,在批準設立社會辦醫院時,要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同步設置、黨的工作同步開展。
記者點評:作為醫改的“主力軍”,公立醫院改革歷來是重中之重。此次國家出臺規范性文件,指導各地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真正駛入醫改的深水區,為健康中國“立柱架梁”。
醫藥控費提速
政策回顧:國務院印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17年,我國將破除以藥補醫,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將降低到30%以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記者點評:國家控費政策對公立醫院是一劑從外向內改革的“強心針”,倒逼醫院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避免大處方、大檢查等,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患者看病支出總體降低,是醫改系統化改革帶來的綜合感受。控費政策也并非一蹴而就,還需要更精細的完善指標考核體系,讓控費考核體系更加精準,加強聯動、綜合施策。
編輯:劉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