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1-16
“你的小發明怎么這么有才!以前一人得紅眼病,傳染一屋人。現在不用擔心了。”患者岳礦生師傅夸贊道。
被夸的這位叫葛志紅,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她擁有國家專利318項。被夸的發明,是一個放置眼藥水的治療盤,這也是葛志紅的第一個發明。
“病人的眼液當時都在一個治療盤里裝著,既沒有垂直放置,也沒有避光處理,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發生光解反應,影響療效。”成為眼科護士長的第一天,葛志紅就發現了這個情況,打算研究設計一種眼科治療盤。
買菜琢磨、炒菜琢磨、吃飯還琢磨,燒水時都燙傷手好幾次……不擅長畫圖的葛志紅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人人都認為護士就是輸液打針,我這個護士就要干點科學家干的事。”
直到一天,葛志紅去超市買東西,看到一個多功能儲物盒,一下子找到了思路。于是,她的第一個設計“密閉式眼科專用治療盤”誕生了,不僅能夠避光、冷藏,還能夠為眼藥水提供更加無菌密閉的空間,這項設計沿用至今。
“她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然后琢磨出實用又便宜的小發明,這點我們都佩服。”同事崔瑛瑛說。
在葛志紅的發明中,有個“外控精準閉鎖式輸液調節裝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輸液“定速器”。“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被‘嚇’出來的。”葛志紅說。
當時,葛志紅好友的父親住院。護士一走,他立馬就把輸液滴速調得跟流水一樣,誰勸也不聽。結果滴速過快,老人病危,搶救了一個半小時才轉危為安。“輸液太快,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會有最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心臟的負荷很大,嚴重時危及生命。”葛志紅說。
如何能將滴速鎖定?葛志紅回憶說,當時考慮過很多思路,比如用光控的方法來控制滴速,但許多藥物光照后會發生反應,影響藥物效果;用壓力原理,等到只剩半袋液體時,滴速會減慢,缺點就是成本太高,推廣意義不大……
經過10個月的反復嘗試、打磨,葛志紅終于創造了一個成本只有兩三毛錢、可以反復利用的塑料調節器。它由4個螺旋卡扣組成,樣子像一個迷你的小車輪軸承,應用時,把調節器放在輸液管外面,調好滴速后,護士將其中一個卡扣收走,就可達到定速的目的。
其實,滴速鎖定調節器并不是沒有,但常見的精密輸液器嵌在輸液管里,只能使用一次,一個得40元。病人住20天院,一天用一支這樣的輸液管就要花800元。而使用葛志紅發明的外置式調節器,就省下了不少錢。
目前,葛志紅的所有發明都在峰峰集團總醫院科室里推廣普及。她的夢想就是盡快將這些專利轉化成為產品,讓更多患者受益。目前其所在醫院已成立以葛志紅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并支持30余萬經費用于進一步科研。
贊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318項國家專利的背后,不僅是葛志紅的醫者仁心、銳意革新,也有所在醫院對創新文化的培育和呵護。打出促進和保護相結合的組合拳,創新定能蔚然成風。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