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9-19
傳統種植牙手術,不僅操作復雜,而且精確性往往也難以保證。9月16日上午,在位于西安的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種植科手術室內,一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根據預先設定的指令,成功為一名女性完成了兩顆缺牙的種植即刻修復。這一手術的成功實施,也標志著世界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正式問世,口腔疾病治療亦邁入機器人時代。 在醫護人員輔助下,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比傳統手術更精確。 機器人植牙手術更精確安全 據介紹,牙齒缺失是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國每年有近百萬顆植體被植入患者口腔。但是,由于目前中國經過系統專業化培訓的種植醫生少,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術后并發癥較高。同時由于口內空間狹小,有些區域難以直視,醫生操作困難,也影響治療效果。特別是在多顆牙種植時,人為誤差會導致位置偏差,難以實現即刻修復。因此,各國口腔醫生都在尋找更精準的治療技術。 2013年,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立項,共同研發種植牙機器人。研究人員突破機器人配準操作復雜的瓶頸技術,設計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構型,能在空間狹小的口內靈活地完成手術操作,實現了術中全程導航與機器人自主控制。與傳統方法相比,種植牙機器人具有精準、高效、微創、安全等優點,降低了手術難度,提高了手術效果。 中國自主研發有望廣泛應用 據悉,在機器人種植牙手術中,醫護人員首先需要為患者佩戴上3D打印的定位標識,在口內外規劃好機器人運動路徑,機器人自動采集并記錄這些數據。手術開始后,機器人的機械“手臂” 按照規劃路徑自主精準運動到預定位置,并依據醫生設計的種植體位置、角度和深度進行窩洞預備,接著將種植體擰入窩洞中,術中機器人亦會隨著患者頭部的移動迅速做出隨動調整。根據測試,一般情況下,兩顆牙治療過程在1小時內完成,植入種植體精度誤差為0.2mm-0.3mm,種植體的穩定性完全達標。 據中國著名口腔修復學專家趙銥民教授介紹,目前手術機器人分為兩類,一類是非自主式,另一類是自主式,它可將專家經驗與技術融合在機器人程序中,由機器人自主實施手術過程,避免由主觀因素引起的失誤。此次研發的自主式種植牙機器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不僅首創了機械式空間融合定位方法,提高了手術精度,可在非直視條件下自主實施精細的手術。同時還能與3D打印技術結合,實現植入后的即刻義齒修復。下一步,研發團隊將繼續改進相關技術,完善功能,使其早日得到廣泛應用。
來源: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