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9-13
據媒體報道,為落實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關于印發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北京市衛計委聯合多部門,從現在開始到年底,將從十個方面開展針對醫用耗材的專項整治。 網民表示,對醫用耗材背后的黑色利益鏈進行專項整治,有利于加強監管、整治耗材購銷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進一步降低耗材價格虛高問題。 醫療耗材成腐敗重災區 有網民認為,“以藥養醫”是眾所周知的醫療領域痼疾。近年來,“以械補醫”日漸變成一些醫院創收的主要手段。 網民“樂康醫療LIFE”表示,醫用高值耗材價格虛高,在醫療行業內早已不是秘密。和藥品一樣,高值耗材經過層層環節,到患者手里價格通常翻幾倍。比如支架,一枚出廠價不到三千元的支架,到了患者手上就變成了一萬塊,有些進口的支架,甚至可以賣到兩萬多,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負擔。 “近年來,醫用耗材成為醫療行業腐敗易發多發的新高危地帶,尤其是骨科、檢驗科等多用醫療器械的科室。”網民“乖乖兔子”說,由于醫用耗材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鏈條長,情況復雜,一些醫院、醫生和供應商變換手法,向試劑、耗材下手,利用耗材管理的漏洞,更為隱蔽地獲取非法利益。 構建長效整治機制 網民表示,多部門一方面要聯手整治打擊,對高值醫用耗材進行陽光采購、價格監管和信息公開,對醫務人員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使用醫用耗材等行為進行查處;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建立長效機制,探索建立醫用耗材監管工作機制。 網民“Yu”說,以前忙著整治藥品,耗材圈或許還存在一些僥幸心理,現在也終于輪到了醫療器械領域,醫療購銷反腐力度不斷加大,整個醫械圈“帶金銷售”的路子怕是要走到頭了。 網民“那片藍天”建議,綜合考慮醫生受教育程度、職業風險等特點,建立新的薪酬制度,使薪酬與醫院、醫生業務收入脫鉤。同時提高技術服務的價格,降低醫藥耗材收費,使“以藥養醫”“以耗材養醫”轉化為“以技養醫”,使醫院從商業型的運行模式回歸到公益型的運行模式。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