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9-04
9月1日,我國首批第三代社保卡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放,標志著我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正式成為現實。根據人社部的規劃,9月底前基本實現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我國的第一張社保卡1999年在上海發出,歷經18年,全國統一標準的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邁過10億門檻。
湖北省政協田玉科副主席、國家人社部社保中心黃華波副主任、人社部信息中心張加會總工程師、湖北省委組織部肖菊華副部長、湖北省人社廳高忻總工程師、湖北省醫療保險管理局戴偉局長、武漢市政協彭富春副主席、武漢市人社局黃松如局長、中南醫院王行環院長等出席了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舉行的“第三代社保卡發放活動現場”,為在場的10位武漢市民代表發放了首批第三代社會保障卡,武漢市民張莉領取了我國首張第三代社保卡。
隨著第三代社保卡的逐步發放,持有第三代社保卡就醫者,在全國所有的省市醫保定點醫院住院,只需繳納應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其他費用由醫保經辦機構與醫院直接結算,個人不需再墊支全部的醫療費用后,再回原參保地報銷。同時,全國所有省市參加了醫保的人員,在定點醫院住院后,也可以直接結算醫療費用。
此外,第三代社會保障卡除了具有社會保障的應用功能外,同時還具備金融功能和個人身份驗證等功能,可以實現政務服務、公共服務、金融服務三大領域的“一卡通”。參保人持社會保障卡不僅可以領取養老金、看病報銷,還可以用于公交車、地鐵、公共自行車、加油、出租車付費等民生服務。
據武漢市人社局介紹,第三代社保卡是集成電路(IC)卡,采用國密算法增強用卡安全性,同時采用接觸式和非接觸式“雙界面”讀卡應用來支持社保功能和金融功能,并增加了存儲生物特征功能。在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同時,實現“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應用目標。它可作為持卡人享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權益的電子憑證,并具有身份認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金融支付等基本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全市各類政務、公共服務和金融領域。
第三代社保卡相比第二代社保卡最大的區別主要是增加“一晃而過”的非接觸功能(卡片上增加了“一卡通”和“閃付”標志),通過這一技術升級,可以大大方便持卡人用卡,使社保卡的功能更加強大,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同時,傳統以線下應用為主的社保卡還將與互聯網和大數據深度融合,通過搭建社保卡線上服務平臺,對接更多的社會服務渠道。
武漢市第三代社會保障卡通過加載“武漢通”應用,可實現刷卡乘坐公交、地鐵,租借公共自行車,借閱圖書等各類小額快捷支付應用場景;在金融應用方面,通過激活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加載的金融功能,可用于領取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醫療費用的報銷返還等,還可實現存取款、轉賬、消費結算、智能賬戶理財等普通借記卡所具備的各類金融應用。
來源:醫谷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