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04
人口老齡化加劇讓千億級養老市場的探索有了更多發揮空間。在近期商務部印發的《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給出了商業如何接入養老的詳細思路。駛入藍海的養老產業該從哪些方面切入?
便利服務
在《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成為被重要提及的內容之一。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養老服務將從深度便利化、行業融合、大眾化社區綜合服務等五方面著重發力。
根據民政部門數據統計,截至去年末全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2.22億,占總人口比重的16.1%。據測算,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數量還將達到4億峰值。這也就意味著養老可探索的空間廣闊。綱要中提到,鼓勵批發、零售、餐飲、家政、養老等關系百姓生活、就業容量大的行業發展。
目前,養老服務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集中度低,企業眾多,但不具規模,尚未出現養老服務市場的龍頭企業,商業模式尚不成熟。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員。不過,隨著家庭規模小型化及空巢家庭比例的攀升,傳統依靠子女照料的家庭養老難以實現,老人對上門家政護理服務、機構養老及社區日托養老服務需求增加。
“互聯網+”滲透進各行各業,以O2O形式嫁接的外賣、送藥等生活服務項目發展如火如荼。不過,這一便利服務卻難以在老年人中實現。北京健康云創始人徐歡生表示,公司曾做過一項糖尿病管理測試,教給老年人下載App,但對于老年人來說,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測試效果很不理想。既然電子介質的App不受老年人認可,徐歡生說道,他們將App做成了車鑰匙的形式,只設置紅綠兩個鍵,紅色為急救鍵,按下綠鍵則可以有相關人員上門進行家政、送水、送餐等服務。徐歡生表示,通過這一改變,老年人被充分調動起來,逐步成為互聯網時代下的用戶。
外資涌入
“十三五”期間,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放開對保險、文化、養老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事實上,在中國養老市場這塊“蛋糕”初成之時,美、法、日等國一批成熟的養老機構已經摩拳擦掌。
作為歐洲養老康復行業的頂尖品牌,已經投身養老行業27年的法國歐葆庭在華的首個項目已經落戶南京。據了解,頤養中心居住設施都是嚴格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配備,還擁有全面的醫療護理模式和全程為老人“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服務。法國第四大養老機構高利澤集團也已邁出了在華投資的第一步。高利澤首個在華項目將落戶廣州,目標群體為失能失智老人,預計2017年入市。
步入低迷期的部分大型零售企業也對養老產業躍躍欲試,其中南京新百于3月完成了對以色列境內護理公司A.S.Nursing&WelfareLtd.的收購。南京新百表示,收購之后未來的發展重心之一是中國養老服務市場的開拓。
根據公告披露,Nursing與以色列的國家社保機關、國家勞動部、國家社會服務部、國防部等有多年合作。Nursing主要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護理服務,已經擁有30多年的服務經驗,在以色列全國擁有25家分支機構。公司雇有約6000名護理專業人士,Nursing的服務主要分為三種:為無法獨立生活的老人在家提供不同程度和頻次的居家護理及照看服務;為住院老人提供專業私人護理;為老人提供養老與護理服務相關咨詢。
服務市場化
居家養老、集中養老、社區綜合服務等是養老產業中近來十分熱門的詞匯。綱要中提出,要推進市場化養老服務建設試點工作,發展居家養老、集中養老、社區綜合服務等養老服務產業,探索養老服務產業化的有效模式。政府已針對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興發展模式。
北京已將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定位為承接基本公共服務的場所,政府將承擔更重要的職責,即政府將在可控的范圍內,在場所、設施等方面,提供更多免費的資源,比如社區中閑置或挪做他用的房屋等,只要應該用做養老服務,都將回歸功能本位,供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使用。北京初步確定今年將集中支持朝陽區試點建設80個、海淀區試點建設10個具有文化娛樂、日間照料、精神關懷、養老助殘服務等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驛站。
不過,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此前表示,驛站雖會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當中承載的服務還是要由市場來提供。市場上已經有養老企業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內部計算,如果一個驛站改造、裝修、設備采購維護等成本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驛站開張后3-5年肯定是不賺錢的,但由于一個企業可以掌控幾十個點位,形成網絡,驛站完全可以成為養老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平臺,比如和保險公司合作,在驛站中銷售與老人相關的理財產品,或者集合老年人養生配餐等服務,作為額外的盈利點。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