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的未來是什么?未來復星醫藥在大健康產業做了什么布局?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先生在一次創新大會上和大家做了一次分享。
國家創新戰略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金屬質感
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創新。未來,大家都希望從國家層面積極推動創新的發展,實際上國家層面也正在切實推動創新的事業,2030國家戰略中,關于大健康的指引非常清晰,這推動了大健康產業在中國不斷高速推進,并且,我們仍覺得未來還會有更好的機遇。
復星醫藥經過20多年的發展,業務覆蓋了藥物的研發制造、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服務,成為大健康產業鏈全覆蓋的公司。我們的核心業務當前主要有兩個:
1、一個是創新驅動的研發制造業,主要是圍繞的是制藥、醫療器械和醫學診斷;
2、另一個是提供更高效的醫療醫藥服務供應鏈,其中也包括醫院、藥店的服務。
精準醫療是重要發展方向
精準醫療是未來大健康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借力全球領先研發能力,可以實現全面革新藥物研發、治療手段與健康服務的創新,打造精準醫學閉環。
將來,居民買一份保險或者做一份體檢,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問你,要不要做基因的測序,幫助你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赡茉谑迥甓曛埃虻臋z測還非常昂貴,不過現在隨著技術往前發展和測序的效率提高,我們對基因和健康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刻。
去年,美國政府推進精準醫療,也是基于基因組出發的對于未來的疾病個性化治療的方案。這樣全面的發展會使得我們在整個健康的道路上又往前大大提前一步!
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精準醫療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在未來,圍繞人的醫療需求首先是醫學診斷。當我們做一個特定疾病的診斷時,首先可能會做一個基因測序。現在的診斷越來越走到分子層面,基因層面。治療疾病時,首先可以看看病人在基因層面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和疾病有什么關聯度。
舉個例子來說,在不同的年齡段吃藥,或者在不同狀態下吃藥,身體的反應有時候有效,有時候無效,有時候藥效不強。進行分子層面的檢測,則可以看看在當前情況下用藥的劑量是否適合當前的身體狀況。
基因測序給用藥帶來的改變
目前,中國藥品市場是醫療診斷市場的5倍,對于未來醫療行業,相信醫學診斷的成長將是可以期待的。
制藥是永恒的重點
中國最早引入西醫和生物制劑的時候,是以化學藥為主的。生物醫藥還是一種比較昂貴的藥,全球范圍來講,像腫瘤這樣的疾病,它分為小分子和大分子兩類,大分子靶向藥物是基于現在對于基因和疾病關系的了解,針對特定的靶向研發出來的藥。當然,現在全球的醫藥公司,目前在研發、開發的藥物里,絕大多數是和靶向有關系的。
再往前走一步,進入到更加個性化、個體化的領域,比如說免疫醫療方面,全球范圍來講,免疫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方向,確確實實可以在未來解決很多疾病,特別是腫瘤。但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用嚴謹的臨床實驗,用規范的手段操作。
除了醫學診斷,我們還需要更先進、更加精準的醫療設備,這中間有一個熱點,就是手術機器人?,F在所講的手術機器人并不是只有機器人操作手術,而是需要在醫生的操作下,讓手術機器人實現更加精準、更加微創化的手術,所以現在手術機器人在全球的發展,包括在中國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最近我們也和最領先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合作制造企業,將從肺癌的診斷開始,讓醫療裝備往前發展,同時,也面向全球的技術平臺。
創新能力要與全球對接
前面講的都在強調微創、精準。那么怎么把這些先進的醫療手段,嵌入到醫療體系當中去?在創新方面,我們知道很多新的醫療技術發展源頭更多在美國,包括復星醫藥在內,中國一大批醫療產業的企業已經把創新的眼光和觸角布局到全球。復星醫藥的整個研發領域,中國是一個承接體,是最后創新的落地生根。
現在世界是非常扁平的世界,醫藥的發展一定要和全球同步。復星醫藥為例,復星醫藥當前在中國上海、重慶、臺灣;美國舊金山、圣地亞哥等地實現全球范圍的研發布局,最新最好的技術和團隊,無論在哪里,都要第一時間引進,帶到中國來落地轉化。
在復星醫藥未來的發展中,創新會緊緊圍繞精準醫療和互聯網+大背景,加快制藥、診斷、醫療器械這些領域創新發展。
未來,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會是醫療的新方向。例如,大眾去醫院看病,在美國也好,中國也好,神經外科就這么多好的醫生,這些醫生有一個學習、累積和衰老的過程,之后新的醫生需要再重新學一遍。在上海,我們可以很快接觸到中國一流的醫生和專家,但在二三線城市很難。所以在未來,更重要的是要解決醫療機構對于優質資源的供需平衡。
在醫療人工智能方面,IBM最初和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合作實踐,用人工智能把最優秀的醫生經驗學習積累下來的。未來把優秀醫生的知識也轉移到人工智能,讓很多疾病的治療可以在機器和醫生協作下解決,從而大大改變當前的醫療行業。也許在未來,最好的醫生不一定必須在北京、上海、波士頓這些地方,也許在海南的某個島上,并通過機器開展高質量的醫療服務。